無差別人性

——觀《寄生蟲》有感

過去這週走訪了幾個服務對象的家庭,走進了地下室,去到廢棄工廠邊上的窄小平房,也去到看起來周邊繁華但拐角走進是用鐵皮做屋頂下雨會漏水的小屋。這些屋子裡住著患重病幾次手術的雙親和撿來養老但卻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住著被家暴的媽媽一人獨養脾氣暴躁因糖尿病失明的爸爸和三個在上學的孩子,住著做著閃送沒有勞動合同時常被扣工資的爸爸、做著保潔的媽媽和一個在老家兩個在北京的孩子,住著面臨拆遷即將無家可住、面臨小升初的大姐可能即將分別的一家五口。我理解了電影《寄生蟲》說的「味道」。

在這些狹小的家裡,基本上就是一張或兩張床(看家庭人口數)佔據了所有空間。所謂的“家具”和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按需要在床上層層疊放的。那些味道的組成,是發霉掉落石灰的牆壁,是黃酸破舊的被子,是撿來的廢棄雜物,是洗不乾淨反覆穿爛的衣服,是維持病軀的藥物,是他們的生活全部。

在電影《寄生蟲》裡,讓富人爸爸失去生命的可能是那看起來“無意”嫌棄「味道」的舉動,但壓死窮人爸爸的最後一根稻草卻不是因為這個「味道」。是什麼讓他們都一樣走向了絕路?我想,是導演想表達的無差別人性。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是什麼階層,他們因深陷自身困境而展現的人性。

雖然找到了折疊披薩盒的工作,但實際最後的成品卻有四分之一不合格(全家);明明介紹了一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卻開始使手段炒掉擠兌別人換取更多的機會(妹妹);到最後發現和自己一樣處境的家庭也在苦苦掙扎,為了自己的安危卻反過頭來想要報警(媽媽)甚至最終動了殺念(兒子)。

雖然小兒子被“鬼”嚇到,爸爸反倒覺得這樣的房子能夠旺財;雖然傭人服務了多年工作也完成得不錯,卻因為“患傳染病”而隨便找了藉口解僱(媽媽);撿到掉在車裡的內褲一臉嫌棄甚至還炒掉了司機,但做愛時卻想起用這樣“廉價”的內褲來刺激性慾(爸爸&媽媽)。到兒子再次受驚昏倒要搶救的時候,卻還嫌棄被血沾染的鑰匙而捏起了鼻子。

被無辜解僱的傭人想要托窮人媽媽照顧住在地下室的丈夫時苦苦哀求,但當手持詐騙證據的時候卻以此要脅狐假虎威起來。長期躲在地下室的丈夫看起來對社長心存感恩,實際為了躲避債務長期不見光日失去了理智。

有錢就能善良,沒錢就會作惡嗎?不。無差別人性說的正正就是人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他都有選擇為善為惡的可能性。不是困境必定讓人走向惡,也不是溫室必定培育美德。人的這種劣根性,在不同人、不同環境的碰撞下,暴露無遺。看完這部片子之後的不適感,不是因為那些血腥的畫面,而是這些過於真實的人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