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見過光,不會願意重回黑暗”

——讀《我們的黃金時代》

書的前半本我是哭著看下去的,因為在看的過程不斷地回想起過去幾個月在香港發生的事情。想起了陳健民教授的《最後一課》(之前寫過一次),想起了4月他們在法庭外撐著雨傘堅定的樣子,想起了剛好今天在bbc看到的這幾個月運動的一個回顧,想起了那些學生們。老實說,對於這次運動,我想大多數人心裡是清楚事情是不會往民眾心裡想要發展的方向走的,之所以哭,是因為看到了這些站在最前線,明明知道可能會有沈重的代價,但依舊還在用行動去說出自己聲音,去表達自己的價值的可愛的人們。

這些都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啊,就像周教授自己幾次被炸號之後卻仍然回歸堅持公共表達的行動一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的更多一點,讓多一些人聽到不一樣的聲音,看到更多事實的真相,讓我們能活得更像個人一樣。

自由、民主不是一種制度,是一種精神,是讓我們活得更像一個人一樣的價值所在。我們可以自由地討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有尊嚴地選擇自己的工作,表達自己的意見,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有良善的法治(而非人治)…

有時候會很絕望,這幾年國內整個環境越收越緊,人們也開始習慣性地自我審查,慢慢地我們會不會越來越少反思呢?我不知道《我們的黃金時代》把對江緒林的悼念放在最後一篇是不是一個刻意的安排。但我隱隱感覺,無論是這些還在抗爭的學生們,還是在監獄裡的人們,還是周教授,依舊在向這個世界透露出一種個人努力的希望。也希望能像周教授說的一樣,“畢竟見過光,不會願意重回黑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